摘要 届时黄山市将携众多优质地块亮相本次展会,敬请关注!
黄山市原名徽州,位于新安江上游,古称新安。黄山市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,紧邻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,是安徽省规划建设中的皖南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,人口约150万人,辖三区(屯溪区、黄山区、徽州区)、四县(歙县、休宁县、黟县、祁门县)。
黄山市是全国唯一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、世界地质公园“三顶桂冠”于一身的省辖市,荣获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”、“国家森林城市”、“国家园林城市”、“全国文明城市”等称号。
徽商故里,源远流长
黄山市文化灿烂,古称新安,既是徽商故里,又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,历代名人辈出,历史文化十分发达。朱熹、朱升、程敏政、汪机、戴震、黄宾虹、陶行知、苏雪林等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。
新安理学、徽州朴学、新安医学、徽商、徽剧、徽派建筑、徽派版画、徽派篆刻、新安画派、徽派盆景等经济文化流派构成的徽州文化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,徽文化已成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。
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,有“无徽不成镇”、“徽商遍天下”之说。黄山市境内的黄山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,皖南古村落西递、宏村为世界文化遗产。
新安胜境,奇绝天下
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,拥有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的独特地形地貌,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多样。
境内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—黄山风景区、四大道教名山之一—齐云山、“流动的清明上河图”—屯溪老街等著名景点,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,不仅旅游资源丰富,自然风光景观独特,而且还有大量展现中国古老文化的人文景观。
黄山集名山之长,有“天下第一奇山”之称,明代旅行家、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,赞曰:“登黄山天下无山,观止矣!”又留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”的美誉。
风俗文化,色彩斑斓
黄山民俗文化源远流长,意义非凡,黄山各类节庆、服饰、饮食起居、婚嫁、宗教信仰等民俗文化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图画,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、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。
黄山民俗文化展示了黄山人民追求幸福、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。汪满田的鱼灯、重阳庙会、抛绣球、目莲戏、叠罗汉等活动是黄山宝贵的艺术财富,为黄山璀璨的文化增光溢彩。
独特区位,多维交通
黄山是安徽省7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之一,同时也是安徽省6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,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,交通非常便利。处在南方诸省入皖的要冲位置,是华东“四名”(上海名城、杭州名湖、苏州名园、黄山名山)国际旅游线的重要一极,是安徽省“两山一湖”(黄山、九华山、太平湖)黄金旅游线的重要节点。
黄山市内多条铁路相继被列入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及交通相关规划,有望在“十四五”或者中长期内实施。这标志着黄山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。这些铁路将与该市目前建成运营或正在建设的京福铁路、昌景黄铁路、京台高速、溧宁高速等,共同组建“两横三纵”的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。
经济强劲,稳中向好
2021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957.4亿元,比上年增长9.1%,其中:第一产业增加值72.3亿元,增长8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343.3亿元,增长10.1%;第三产业增加值541.8亿元,增长8.5%。
2021年,黄山市整体经济运行持续回升、全面回暖、回归常态,社会大局保持稳定,在现代化新黄山建设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。
投资增速较快增长。房地产投资完成193.2亿元,增长5.7%;商品房销售面积209.5万㎡,上升14.2%;销售额157.1亿元,增长18.0%。
工业经济稳步增长,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较好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.1%,两年平均增长7.5%。分产业看,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2.9%,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高6.9个百分点;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.2%,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3.1个百分点。
黄山市2022年中心城区计划供地23宗地块,总面积共计1412.95亩,其中,涉宅用地15宗,合计968.65亩,涉及屯溪板块、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板块、黄山高新区板块。
2022年中国(南京)城市土地展将于7月13日-14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。届时黄山市将携众多优质地块亮相本次展会(T30展位),敬请关注!